有人说:“美国人的笑都是虚假的,法国人的笑都是真诚的。”美国一位名为Niedenthal的女博士听闻此说后,决心研究“人类为什么会笑”。
Niedenthal博士发现,虽然笑是人类所做的最普通的事情之一,但在科学层面上大部分研究结果仍停留在笑的外在形式。比如当我们脸颊颧肌的主要肌肉收缩时,我们的嘴角会上扬,那就是笑。但笑远不止是这些。
近期发行的《行为与脑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中,Niedenthal博士和她的同事主张,笑容实际上是两个心灵之间亲密交流的唯一可见部分。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心理学家Adam Galinsky对此表示认同:“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并且专业的分析。”
1 人最初为何会发笑?
美国麦勒孟大学人类学家罗伯特·普罗恩的一项研究证实,人类学会笑,始于约300万年以前。人类是在发出第一声笑之后的200万年后,才开口说话的。
原始人的笑多数是为了传达“假信息”。古人类刚学会用后肢站立时,发现这种姿势可保证肺部和胸腔畅达呼吸的同时,还能发出表示不同情绪的声音。美国生物进化学家戈菲分析说,如果笑起源于那个年代,可能是出于对那些刚学会的笨拙步法的不认同。美国生理学家拉玛昌达拉博士在一例大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也发现人们本能的笑,可能是向周围的人表示“刚才我看到的是个假信息”。他由此分析,在远古时期,担任警戒的原始人也许正是通过一阵大笑,来解除刚刚发布的“假信息”,比如“狼来了”。
也有科学家提出另一些猜测,称人类最初的笑,源于肠胃发胀,他们通过笑来排除腹中多余的气体;或者源于一种相互的警示,比如受到侵犯时,以笑声向对方示威等。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呱呱坠地后4个月便会笑了。法国行为学家麦达尔发现:婴儿笑得越早,其智商和情商的水平越高———在出生后两个月即能开怀大笑者,以后十有八九是神童。
而Niedenthal博士的研究告诉我们:“笑不是像柴郡猫(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角色之一)的笑容那样,是游离的东西。它其实联系着我们的整个身体。只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未能完全揭示表情与感情之间的关系。”她认为,人在笑的时候,嘴唇、眼睛、下巴都会有相应动作,目前的研究只能将这些不同的动作分类,然后去总结每一个特定表情,需要调动哪些面部肌肉,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会去调动这些肌肉,来表达情感。
2 “蒙娜丽莎的微笑”秘密有解
究竟为什么有些情绪会使我们面部肌肉有所活动?这也是达尔文思考了多年的问题。达尔文曾经表示猿也会让嘴角上扬,那也是一种笑容。
灵长类动物学家于是对笑进行分类:黑猩猩有时因为开心而笑,比如小黑猩猩在和同伴嬉戏打闹的时候;黑猩猩也会在试图增强彼此之间联系的时候笑;黑猩猩的笑有时还是权威的表现……Niedenthal博士认为,人类的笑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分类,而且不同的笑表现方式也不同。例如尴尬的笑,使下颚变得更低;打招呼时的笑,会带动眉毛抬起;展露权贵的笑,会让人不自觉地抬高下颚,俯视他人,等等。
由此Niedenthal博士推断,蒙娜丽莎笑得神秘,是因为“眼神接触产生交流”。她做了一系列实验来证明。
参与实验的学生主要通过观看一些肖像,然后对这些肖像在情感上进行分级。这些作品中的人物视线有些是偏离观赏者的,有些是正视观赏者的。结果显示,没有被遮住眼睛的画作,对实验参与者情感的影响会更强烈。Niedenthal博士因此称:“蒙娜丽莎的微笑魅力如此大,是因为她和观者有直接的眼神接触,因此达到一种双重交流。这种笑的含义非常复杂,是无法模仿的。”
3 笑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随着人类的进步,笑早就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尽管世界上的语言千差万别,但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发出的笑声却大同小异。英国语言学家尤佛林总结说,全人类除了“妈妈”、“爸爸”两个词外,只有哭声和笑声无须翻译。
研究证实,对于人类这种拥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来说,“笑”只是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而非“智慧”的反映。它能代表一种侵犯,也可能是表达一种信任,还可能是一种鼓励……而且笑声是可以“传染”的,在我们生活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心理学家称,不同人“制造”不同的笑,因为笑能反映出不同个性。它可能还与我们所处的场合、自身的职务甚至性别等都有关联。
美国神经系统学家罗伯特·卜诺温曾邀请大学生到摆满了精密实验仪器的马里兰大学实验室,一起观看喜剧电视节目,同时检测他们发出笑声的频率,他发现学生们在肃穆的实验室里笑的频率,只有在剧场里观看同类节目的20%或在家中时的25%。
另一项实验中显示,某位女士面对一群雇员,她不会频频发笑;当她和一群相似级别的人一起聆听上司训话时,却会时不时发笑,甚至笑出声来。研究者对此解释说,一个人在团队中发出笑声,是“讨好”或“拉拢”同级别者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研究还证实,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笑。比如即便在气氛紧张的面试会上,接受考核的女生面带笑容的时间要比男生多出至少一半。
4 “笑一笑,十年少”确有科学根据
英国人有句谚语:笑声是良药。中国人也有句俗话:笑一笑,十年少。
美国加州大学医疗专家从事的一项新研究证实,大笑,特别是开怀大笑,能有效减轻多种慢性病患者的病痛。笑声甚至能为手术台上的病人减少手术过程中所需麻醉剂的使用量。大笑能释放出人们深藏于心中的担忧、沮丧、抑郁、紧张的负面情绪,并在这个过程中将浊气从胸腔深处压出。每次大笑都相当于做了一次深呼吸运动,带来的是血液循环的畅达和肌肉的彻底放松。大笑还能通过刺激大脑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研究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100余名自愿接受试验的志愿者在冬天把手置入冷水中。其中一组同时观看充满笑声的滑稽录像带,另一组什么也不看。结果前者能够忍受低温的平均时间,要比后者长得多,而且对寒冷带来的刺激记忆也少得多。同时通过检验唾液中的激素水平,证明大笑之后,人的心理压力会相对较小。
主持这项研究的斯塔博医生披露,研究的目的是想设计出一些医疗程序,用以减轻某些慢性疾病导致的激烈病痛,或使手术创伤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他还指出,笑声对诸如癌症、艾滋病、糖尿病,或接受器官移植及更换骨髓的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疗效。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