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问题官员前脚被撤职后脚换个衙门又当官(2)

时间:2013-08-02 08:35来源:百家讲坛 作者:张程 点击: 载入中...


  鸦片战争期间,战、和两派被革职的重要人物最后都复出了。首先是因为他们和皇帝的关系都很铁。比如琦善世袭一等侯爵,久膺疆寄,是道光倚重的股肱之臣;林则徐历任江浙、湖广,效力多年,是朝野公认的能臣干将,同样深得道光器重。


  其次是权力斗争的结果。《清史稿》就认为,鸦片战争的失利是中国国事糜烂的结果,不是个人能够挽回的,所以不论是和是战,清朝都注定要丧失一些权益。而当时朝廷已经严重分裂,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声音都很强,党同伐异,势不两立。琦善、林则徐、邓廷桢三人被革职,"朝廷皆不得已而罪之"."不得已"就意味着朝廷本意并非如此,只是困于权力斗争才如此作为。所以风声一过,就又都复出了。


  权力操作在暗箱中进行,结果难以控制,所以问题官员的复出就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汉景帝即位后,邓通被免去大中大夫的职务,他以为是丞相申屠嘉从中作梗。后来申屠嘉被免,邓通萌生了复出的希望,开始四处活动。不活动还好,一活动反而让汉景帝记起了他,于是马上下令逮捕他并严查。很快就有人举报了邓通的种种问题。邓通极力喊冤,却被严刑拷打,只好承认,结果不但复职无望,还被抄没家产。

 

 

  花钱也能复出

 


  权力斗争是一桩相当高难度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操作的。其实,古代存在更简单、更受问题官员欢迎的复出方法:花钱。


  1878年,崇厚奉命出使俄国。为了表示重视,朝廷给崇厚加上内大臣官衔,晋升左都御史。不想,崇厚到俄国后,私自和沙皇签订《利伐第亚和约》,割让新疆大片领土,并开放商埠,使沙俄势力入侵西北。消息传到国内,朝野哗然,光绪大怒,逮捕崇厚,判决斩监候。由于俄国人施加压力,崇厚才被免去死罪,但仍旧被羁禁在大牢里。五年后,中法在西南交战,崇厚捐出30万两银子支援国家,得以释放。不久又逢慈禧太后50岁生日,崇厚随班祝嘏,讨得太后欢心,得以原官降二级职衔,算是成功复出。


  这种捐钱复出的做法,是正式制度,称为"捐复".晚清财政窘迫,大开卖官鬻爵的大门,一般人花钱就能买官当,曾经当过官的人自然可以花钱重回官员队伍。捐复又分两种:向皇帝行贿,钱财充入内务府,供皇帝私人使用;向官府捐钱,钱财用于政府公务。和借助权力关系复出不同,捐复完全是看钱的多少,与官场人情关系不大。


  正如担心买官者品行不可靠一样,皇帝对捐复的官员也不放心。乾隆就曾说:"从前曾有捐复之例,复经部议删除,第念此等人员内,未尝无可及锋可用之人。若以微眚淹滞多年,亦觉可惜。"无奈人穷志短,为了筹钱应对内忧外患,清廷不得不将官职当商品来卖。


  多条复出的渠道畅通着,让官员问责和免职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问题官员可以复出,那么他犯罪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久而久之,羞耻心就会大大减少,而恬不知耻地作奸犯科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乾隆说:"若即被严参,于获罪受震之后,审明复职,而腼然不以为耻,则后此之荡检逾闲,恐不可问。"但是,官僚体制不可能杜绝权力斗争、派系争斗,也不会杜绝卖官鬻爵等现象,也就不能堵住问题官员复出的步伐。


  "官员天堂"宋朝干脆规定了官员复出的制度:"命官犯罪……请以赃重及情理蠹害者授诸州参军,余授判司,京朝官、幕职、令录、簿尉,等第甄叙。"连"赃重及情理蠹害"的人都可以重回仕途,一般的问题官员就更不用说了。


  问题官员轻松复出,免职制度就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官场风气趋向恶劣,上下相蒙,刚开始小打小闹,渐渐地,大手大脚以致贪赃渎职都成为常事。巨贪大恶前赴后继,结果受伤的还是老百姓和整个社会。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代官服里的等级
  • 古代皇帝请客吃饭都会吃些什么?
  • 中国古代也有“妇女节”吗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察吏是治国之本
  • 古代走丝绸之路要“护照”吗
  • 细数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