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为霸占儿媳杀人嫁祸儿子 乾隆下旨阉儿子

时间:2013-09-16 09:12来源:《大话花边历史》 作者:龚令民 点击: 载入中...

乾隆

 

  犯罪阉割倒并非什么新鲜事,但犯罪了不阉割犯人反倒要阉割受害者就确乎有点匪夷所思了。


  《大清律例》是中国封建法治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法治史的的颠峰。不过,就是这部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大清律例》,其中仍存在着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东西。


  清朝的大才子袁枚在他的《续子不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旧事:


  陕西山阳县有个老无赖,姓赵名成,此人狼心狗肺,丧尽天良,竟然乘儿子外出打工的机会,持刀强迫自己的儿媳妇与自己通奸,媳妇无奈只得顺从。儿子回来后,媳妇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儿子。儿子也知道父亲素来无赖,没法子,夫妻俩决定搬到一个远离父亲的地方筑室而居。于是,小两口邀请了他们的娘家亲戚牛廷辉一起到计划好的地方居住,准备从头开始全新的生活。


  但是没几天,善于跟踪的赵成就找来了。他这次来的目的还是同媳妇通奸,但是碍于牛廷辉和儿子友谅两个成年男人,一时半会赵成无从下手。恰好这时,他听说儿子儿媳现在住的这个村里有个叫孙四的恶霸,凶悍异常、力大惊人,平时村里人都很忌讳和他打交道,对他敬而远之。于是赵成找到孙四,经过一番简短的交谈之后,两人定下了"杀牛廷辉,并嫁祸于友谅"的计策,赵成许诺事成之后把儿媳妇让与孙四。得到赵成的许诺,光棍孙四怦然心动。


  二人于当晚持刀潜入牛家,杀死牛氏夫妇和其子女一家上下五口,然后趁天还未亮跑到县衙报官,说此事系友谅所为。县令命左右把友谅擒来,友谅先是拒不承认,后在严刑逼供下,不便指认其父,痛哭之下只能勉强认罪。


  案件到这里总算有了个结果。赵成听说案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结了,整个事情的进展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心情很好,骑着一头小毛驴一路高歌回家了。到家后媳妇见到赵成,痛恨异常,破口大骂:虎毒尚且不食子,你自己杀了人还在这里高唱什么快活曲?人眼不见天眼见,总有一天你要遭报应的,不得好死。赵成做贼心虚,被媳妇这么一骂,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来。


  而这事不巧又被眼尖的朝廷耳目看在眼里,上报了县令。县令觉得事有蹊跷,命人把赵成绑到县衙公堂,追问案情究竟如何?刚开始赵成口风很紧,拒不认罪!不得已县令动用了酷刑,命左右烧毒烟熏灌赵成的耳鼻口目,疼痛难忍之下赵成才把案情的始末和自己与孙四预定计划的事完完整整交代了。


  尘埃落定,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处罚了。这次轮到那本我们所熟知的《大清律例》来唱主角。按律:杀死一家五口者,也需要用一家五口的性命相抵偿。这样一来,虽然整个事情并非友谅所为,而且他还是此案的受害者之一,但因为他是赵成之子,父亲杀了人他还是得跟在父亲屁股后面买单!以命相偿。


  假如事情到这里完了,也只能算是个很普通的事件,没多大意思。奇就奇在当各级官员向上禀告事情的始末时,出于对友谅的同情,在给乾隆皇帝的奏章中把友谅的事情提了一下。看到官员们的奏疏后,乾隆帝特地下了一道谕旨:论情理,赵友谅应该得到赦免,但其父赵成伤天害理,罪不容诛,像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有后代的。所以,特判赵成凌迟处死,而其子友谅则施以宫刑,百日满后充军黑龙江。


  相比乾隆的这道手谕,《大清律例》中的那条"杀死一家五口者,也需要用一家五口的性命相抵偿"的法令明显不够大气,显得相当小儿科。按照乾隆的想法:赵友谅是应该赦免的,但他的父亲罪大恶极,像这样的人不配有后代来延续他的香火。但如果赵友谅不死,难保他会生出个一男半女,而这一男半女当然也是他父亲赵成的后代,这样跟乾隆皇帝的想法就冲突了。于是,天才的乾隆发挥了超人的想象力,把赵友谅一刀阉割了事。可怜那孝顺老实的赵友谅,平白无故就这么做了太监,这事能怪谁呢?


  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就在这样的法律体制,或者比这个还不如的法律体制下苟延残喘。原本以为《大清律例》搞不定的事,乾隆亲自出马可以摆平,哪知道乾隆一出马事情更糟糕。或许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法治的一个缩影吧!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必然会生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案子,当这些案子在现在的法律框架下找不到更合理的处理方式,或者当情与法产生冲突时,就轮到人治出马了。人治有它的好处,但是它的弊端同样一目了然。它那种不成文的约束常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张三犯罪的时候,可以突发奇想用这个处罚,换成李四,又变成另外的惩罚。


  在本案中,明明是受害者、需要法律来保护的友谅却反而成了法律的牺牲品,而且这种不合常理的事情还不止一次。当乾隆帝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他原本可以挥动人治的那根大棒来救友谅一把,而偏偏他只救了一半,让赵友谅落得个生理残废的下场,也让中国的封建法治落得个生理残废的下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关于乾隆帝的出生地 清朝三代皇帝三次澄清
  • 乾隆与历代帝王庙
  • 乾隆与历代帝王庙
  • 清朝乾隆皇帝也爱明式书房
  • 乾隆招待英国使团耗费51.9万两白银
  • 影响“一代棋圣”吴清源的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