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阅兵曾经“震惊世界”?

时间:2014-01-17 08:16来源:明朝历史百科 作者:郑直_用心沟通 点击: 载入中...

明朝

 

中国古代阅兵服装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示武装力量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现代阅兵,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其阅兵形式也有所不同。大体从形式上可分为苏式阅兵、英式阅兵、法式阅兵和美式阅兵四种。至于它们各自的特点特色,笔者就不详述,请朋友查看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阅兵有一个从祭天迎宾到示威之变的过程。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现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同时还欣喜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热烈欢迎。


  到了春秋时期,阅兵活动开始频繁起来。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或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当时,人们把这种活动叫作"搜"(意为春天里打猎)。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检阅步兵每年一次称作"搜",检阅战车三年一次称作"大阅",检阅步兵和战车五年一次称作"大搜".


  这之后的封建统治者继续定期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情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时晋文公认为"民未知礼(威仪),未生其恭",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另外,还有在战前或战斗间隙进行的不定期的阅兵,称"观兵"或"观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在战前鼓舞士气外,更主要的则是为了向敌方示威。


  明朝永乐年间举行的那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显然就是后者的用意。由于明朝是推翻元朝而建立起来的,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西亚各国后,拼命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故在朱棣登基后,中亚各国"反华势力"仍在,他们对于明王朝的真实实力也存有怀疑。因此,"阅兵"宣示大明的强大实力显得尤为重要。


  永乐十六年,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坚持行鞠躬礼,朱棣却并不在意。两个月后,各国使团接到通知,朱棣将在北京周边开始大规模的"狩猎",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览。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部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内容,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大规模的"狩猎"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就向明朝派遣使节60多次。


  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有过13次国庆阅兵,目的都是为了展现军备建设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阅兵,达到强国力、震军威和聚民心的目的。其实,古代阅兵尤其是明朝的那次阅兵,目的意义也是如此,只是形式内容更具有当时的特色罢了。


  明朝阅兵的成功,从一个侧面再一次证明了史称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是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明朝真正需要的是清官海瑞,还是循吏张居正?
  • 明朝太监学校翰林学士任教
  • 明朝永乐帝阅兵震惊世界
  • 郑和曾督师10万下东洋
  • 明朝购买一所普通民居要花几百两银子
  • 明朝出兵援朝:联军大胜倭寇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