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已近午夜,位于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韬奋书店内灯火通明,顾客络绎不绝,书店还为顾客提供了桌椅台灯方便阅读。这家已有20余年历史的书店成为北京尝试24小时开放的书店之一。中新社发 杜洋 摄
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当下,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成为各界关注的议题。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也已正式实行24小时经营。在实体书店遭遇网店冲击而身处窘境的今天,“24小时不打烊”这种经营模式自身也受到一些考验,它能否真正改变实体书店的经营局面,仍然有待观察。
实体书店受冲击 部分民营书店接连倒闭
世界读书日的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它的到来引发各界对阅读问题的关注,而作为传统阅读主要场所之一的实体书店命运同样备受瞩目。在互联网兴起后很短的时间内,实体书店遭到极大冲击,同时由于经营思路僵化等其他一些原因,一些书店纷纷宣布关张。
最显着的例子便是之前国内两大人文地标级书店--北京“风入松”、上海“季风书园”的先后歇业;由于重组失败,业内先锋、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Borders也面临类似命运。
在运营一度举步维艰的实体书店中,民营书店生存困境更加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元化经营模式”不断成为从业者的讨论议题。这几家书店陷入窘境原因极为类似--变化迅猛的图书市场、日渐兴盛的电子阅读和经营成本的不断上涨。
近年来由于阅读受重视的程度提高,读者群体虽不断扩大,却大都转战到网络上。当当、卓越、亚马逊几家网络书城不断开展营销促销,书价相对较低。因此不少人在实体书店看好书后,然后去网上下单,这也导致了实体书店的价格向网购价靠拢。
在这种情况下,实体书店的盈利在逐年缩减,据某位书店负责人透露,一年销售额扣除房租水电人工等费用,所剩无几。
尝试多元化经营:书店试水整夜不打烊
就在社会各界为实体书店前途担忧的时候,试水24小时营业似乎为此带来一丝曙光。而将咖啡馆、餐厅、创意礼品店等糅杂在一起的文化空间型书店渐渐发展起来,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书店挽救自身困局,尝试多元化经营的有效方式之一。
最早运用24小时营业获得成功的当属台湾诚品书店。诚品书店在台湾获得极大成功之后,开始进军香港和内地。在20多年来的口碑积累之下,诚品已并非只卖书的书店,更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文化地标。大约三年前,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去了一次诚品书店,受到很多启发,三联韬奋书店试水24小时书店,部分考虑也是由此得来,比如与位于三联书店二楼的咖啡馆联合经营。
其实,三联韬奋并非内地首家“24小时”书店,早在2012年,上海大众书局福州路店就开启了“24小时”模式,已营业超过两年。
而据记者了解,自从去年11月份,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始筹备“24小时博书屋”,目前书店还在紧张的装修阶段,预计不久即将开业。
在这些实行、或者实行过全天不打烊的书店中,三联书店有一个民营书店不具备的国企身份支撑,比如不存在书店租金问题。樊希安曾表示:“场地可以无偿使用,关键在凸显书店的公益性。”
24小时经营何去何从仍有待时间验证
尽管各地24小时书店多数都在经营中,但业内对其未来的生存境地仍有颇多争议。其中最有力的一个证据是着名的诚品书店在进驻香港一个月之后,便取消了通宵营业。因此有业内人士称,行业运营规律无法抗拒,24小时书店虽有短期热闹,但今后还是会面临很多困难。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被认为是24小时书店运营必须面对的挑战。有读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台湾常年气候温暖湿润,上海地处南方,一年之中户外活动时间也较长,“当北京冬天来临以后,还会有多少人深夜来此读书呢?”
交通与生活习惯在部分读者眼中同样成为制约24小时书店发展的“瓶颈”.将近午夜,公共交通多数会停运,夜读者的行程为此受到很大影响;而城市中多数人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下班后很难再有精力逛书店。
何种经营方式最适合实体书店尚未有定论。在樊希安看来,关键是要把读者留住,同时突破传统经营模式,24小时经营便是其中一种,“不一定所有书店都采取24小时营业。国家出台利好政策,我们要想方设法‘用活',采取多种形式经营模式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