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长82.17米、宽0.47米的侗锦作品成功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其创作者系一位名为粟田梅的湖南侗族妇女。“国宝级侗锦的传承已迫在眉睫,希望众人关注它。”头裹锦帕的“粟老师”手捧世界最大侗锦作品证书说。
侗锦系中国知名织锦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中心的湘黔桂交界的侗族地区,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其以民族风格浓郁和工艺独特着称。2008年,侗锦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如此“国宝”级的侗锦,却一度面临无人传承的窘境。粟田梅透露,在过去,侗锦未进入市场流通,女性只有在出嫁等喜庆场合方才制作。加之有限的需求及复杂的制作工艺,大部分年轻人不会且不愿学习织造侗锦。有些家庭甚至将织机烧毁。
“这对技艺传承来说很不利,就怕荒废、失传。”身为侗锦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忧心忡忡。
起初,最早的侗锦图案取材于简单的几何图形、动物及侗族民俗活动。而敢于创新的粟田梅把芦笙、鼓楼、风雨桥等侗族文化元素融入侗锦图案。“这样能激发年轻人织造侗锦的兴趣,也能让世界通过侗锦了解我们神秘的侗族文化。”
2010年,粟田梅组织一批侗锦织造者赴上海参加世博会。由其纺织的一幅长3.3米、宽1.8米的蜘蛛图案侗锦,吸引了各国参展者的关注。一位年轻的美国人当场高价买下这幅侗锦,并声称要拜其为师。
此行,粟田梅似乎看到侗锦发展的一丝曙光。她不仅将手艺倾囊相授于女儿龙影,亦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树团侗寨创办“通道雄关侗锦坊”,定期培训年轻人。
“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丢,我有责任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它,把它发扬光大。”粟田梅信心十足。
通道县官方亦采取了一些保护和扶持措施,推广侗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建立湖南侗锦博物馆、通道侗族自治县侗锦传习所。粟田梅则作为名师,每天在传习所指点织锦爱好者研究侗锦文化。
“这些年,我经常带着年轻人到各地参加各类非遗展览,希望更多人认识侗锦这门技艺。”粟田梅表示,她将继续做好侗锦制作技艺的传承工作,将毕生所学潜心传授给侗锦爱好者,奠定侗锦的传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