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25年的歌手万芳,涉足广播、电视、电影、舞台剧,去年还升格成为舞台剧导演。她拥有超过20张专辑,其中《新不了情》更是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名曲,不断被众多歌手翻唱。相比起《新不了情》的出镜率,万芳本人却低调很多,她甚至不愿意称自己为明星。而对外界为她加冕的“文艺”头衔,她也总是表达出不适感。
“怎么出来的这个词?这可能就是一阵子的流行语吧。”
3月7日,万芳从台北出发,启动了自己2015年全新巡回演唱会《原来的地方》,演唱会的第二站就将于3月28日来到北京万事达中心汇源空间。万芳将回归歌手的角色,与歌迷们重温那些动人的旋律。
“在2015年的春天,大家能聚一聚,希望透过熟悉的歌曲,给大家带来新的气象。”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万芳表示,这次的巡演叫做“原来的地方”,就是来自于自己的一种感悟:“每一个现在就是原来的地方。”“我们总觉得长大了就离原来单纯的自己很远,其实当我们用一首歌曲与自己原来的情感联结,我们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音乐有时候有一些神奇的力量,它会给我们带来安慰、带来快乐,带给我们原来的初衷。万芳的音乐给大家带来的意义更多也是偏向这些吧。”万芳说道。
与万芳的对谈中,她常用到的词语是缘分。从主持多档电台音乐节目的DJ,到参演电视剧、电影、话剧并获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在去年更是因为计划外的机缘,首次执导舞台剧作品《圣诞快乐》。剧场的气质也影响了她的音乐作品,在她的新专辑《一半。万芳的小剧场》中,她与戏剧人跨界合作,让歌曲有了更多剧场气息。
“我的曲风并不希望变化太大,其实我在音乐节的演出也会有一些摇滚风格,在台湾也会唱一些以南管为基调的作品。我演唱的都是自己擅长而喜欢的,也不需要强求,每个人都不一样。”万芳说道。
令她困惑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向来与电视综艺节目保持距离的她却被频繁问到对《我是歌手》的评价。“去参加的歌手都很棒,在非常压缩的时间内讨论编曲,进行改编,自我突破,那个过程真是每个人都很难忘的经验。”但话锋一转,万芳说道,“可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这个圈子有很多歌手,难道不上那个节目就被淹没了吗?这还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不是说要被所有人都看到才叫成功。”
万芳也表示没有思考过所谓小众与大众的分类。对她自己而言,大小舞台都站过,并没有那么大的分别。“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歌手,这种多元化是很可爱的。”
相比而言,她的《新不了情》已成为华语音乐的大金曲。“心若倦了,泪也干了,这份深情难舍难了……”1993年,万芳首唱了电影《新不了情》的同名主题曲,这首歌曲对她来说意义非凡,也成为其后众多歌手争相翻唱的大金曲。台湾《超级星光大道》第一季中,萧敬腾与杨宗纬同曲PK《新不了情》的场景被称为台湾选秀舞台的“世纪大决战”,《我是歌手》中陈明的演唱、《中国好声音》中陈冰的演唱以及《我为歌狂》中小沈阳、多亮、李佳薇的演唱更是让这首歌曲频繁出现在电视荧屏上。
万芳没有统计有多少人翻唱过这首歌曲:“他们的翻唱都有自己的味道。能够有一首传唱度这么高的歌,跟大家的生命连接地这么广泛,对歌手来说是比较美好的事情。”这次在北京的演唱会,她也将会把这首歌曲以一个“特别的方式”呈现出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她就对这里的音乐产生了好奇,委托朋友帮她找一些CD:张楚、窦唯……后来他发现,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歌手,自己产生了疑惑:“这么大的地方,有这么多地方文化,都去哪里了?”后来,她来大陆当《花儿朵朵》的评委,看到了许多原生态音乐,感受到更多本土音乐,兴趣一下又涌动起来。万晓利、野孩子都成为打动她的声音。
提起北京,万芳的视角总是跟别人不同。她回忆起2004年自己来北京在北兵马司剧场演《收信快乐》时,怀念那时还未被商业气息熏染的南锣鼓巷的宁静。“走在胡同里,能感受到好像也有许多寂寞的灵魂涌入这里。”后来有一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后,万芳想散步回酒店,却被天安门广场附近一位普通的老人所打动。“我记得他看着天安门广场的眼神,十分热切,感到,哇,这是我们伟大的国家。我就会想,他是从哪来,一直抬着头看,那样的眼神。想到这个地方很多人带着梦想、带着孤单、带着期许,带着各自的心情……”2013年,万芳因为工作在北京待了两个月,突然发现这个城市和自己上世纪90年代刚来的时候有了巨大的转变,“有一点点像早期美国纽约的感觉。”她讲述道:“有一次我去一家咖啡厅,看到全部都是外国人,那天下午他们各自占据一个桌子,打开电脑。我很感慨,他们连接的或许就是他们的家乡。”
“别人看到的生活可能只是衣食住行,您能从一个路人、一个咖啡馆生发这么多感悟,怪不得大家说您文艺。”记者不禁感慨道。
“是吗,这就是文艺了!”万芳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