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到底是怎么走的

时间:2017-09-04 10:30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倪方六 点击: 载入中...

古丝绸之路

 

    就中原而言,古丝绸之路都是由东向西走的,但是具体走法和走向并不固定,由此分出多条线路。学术界习惯性地将陆上古丝绸之路分为东段、中段、西段。8月27日,“一带一路,昂扬在途”寻访之旅途经赛里木湖、果子沟、“八卦城”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城,抵达中段“北新道”的伊宁。除了北新道,在今新疆境内还有“南道”、“北道”等。那么,古丝绸之路到底都是怎么走的?


    “东段”黄河以东走法 “回中道”、“萧关道”最重要


    “河东道”由关陇“南道”、“中道”、“北道”等组成


    西汉时,古丝绸之路东段以黄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两大截。黄河以东段,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至少有五种走法,到达现在的甘肃境内的黄河东岸,即所谓“陇右地区”.五条路的走法分别是:出“关陇南道”、出“关陇中道”、出“关陇北道”,以及出“回中道”和出“萧关道”.


    萧关道和回中道最为出名,这是早期丝绸之路东段的交通干道,在秦朝时已存在。萧关道因“萧关”而得名,萧关是秦汉时关中西行的重要关隘,但秦关与汉关位置有所不同。前者位于今甘肃庆阳环县附近,此即《庆阳府志》所记的“萧关在城西北二里”,萧关道即位于秦长城与萧关交汇点上;后者位于今宁夏固原境内。北宋时,朝廷为防御西夏侵袭,在汉朝萧关故址以北约100公里处(今宁夏同心县境内)重筑萧关。虽然萧关位置多变,但萧关道始终存在。


    萧关道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上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外族入侵中原王朝的捷径。《史记》记载:“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汉孝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关中,令西汉朝野十分震惊。鉴于此,随后的西汉朝廷加强了西北边关建设,汉武帝刘彻曾亲巡西域,并移址重筑萧关。还于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十月下令开发秦始皇时始筑的“回中道”,并设安定郡。回中道南起千河河谷,北出萧关,长安通往西域的萧关古道因此贯通,为后来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原通往河西、西域的交通干道,由萧关道或回中道西行至黄河渡口,即可进入河西道。这五条道均称为“河东道”,具体路线在唐宋时期及以后一直有变化,但大体格局一直没有变。


    “东段”黄河以西走法 “欧亚草原路”最受关注


    “河西道”、“羌中道”、“草原道”三条线路各具特色


    古丝绸之路在进入黄河以西地区即“河西”以后,又分出了三种走法:出“河西道”、出“羌中道”和 “草原道”.而且,黄河以西这三条路相对稳定,其中中原地区走得最多的是“河西道”.


    河西道名声大震应该与西汉名将霍去病、赵破奴有关。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的“河西之战”后,河西道开通,霍去病、赵破奴从黄河上的金城渡(今兰州附近)进入河西,经河西第一城池令居(今甘肃永登县境内),沿如今尚存的汉长城(与今312国道平行),翻越乌鞘岭,抵达当时的河西首府武威。


    从武威向西,就进入了从祁连山下经过的着名的“河西走廊”.再西行,经过张掖、酒泉,直达今敦煌,敦煌也是河西走廊的终点。


    “羌中道”和“草原道”是与河西道平行的两条古道。羌中道又叫“青海道”,或“河南道”,南北朝时称作“叶谷浑道”.它之所以叫“青海道”是因为在从今甘肃永靖县境内北渡黄河后,溯湟水进入青海,经临羌、乐都、青海湖北部等地,沿祁连山南麓进入柴达木盆地北缘,越今阿尔金山进入新疆若羌,与古丝绸之路的南道相接。“草原道”则是对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意义相当重大的一条路,俗称“毛皮道”,是唐朝时新开辟的一条路线。这条路也是包括匈奴、突厥、回鹘及后来的契丹、辽、金、蒙古人进入今新疆天山境内的主道。


    在进入新疆后,经车岭(今伊宁市境内)西至中亚各地,是中国北方进出中亚、欧洲的要道,欧洲学者称之为“欧亚草原路”.在元朝时,皮毛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丝绸之路”.


    在河西主道受阻时,羌中道和草原道更显示出其作用。如羌中道,自魏晋时起乃中原的“军情通道”,战略意义无可替代。而草原道,在北宋时价值凸现,当河西主道被西夏人切断以后,北宋与北方、西域和中亚的交往,都是从都城汴京出发,经燕京(今北京),到今内蒙古的赤峰境内,再通过草原路与西域的高昌、中亚波斯等国保持联系。


    “中段”西域段走法 “大海道”最神秘


    “南道”、“北道”、“北新道”至今沿用


    西域段是古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中段。西域段同样有三种走法,即出“南道”、出“北道”、出“北新道”,这三条路至今沿用。这段线路全部在古西域境内,故又称“西域段”,从玉门关或阳关算起,西至葱岭,西域段涵盖今新疆整个地区。


    自汉朝起,西域段即分为南道、北道、北新道。其中,南、北两道是古丝绸之路最常用的古道。


    南道一般从阳关启程,越过无际的荒漠、戈壁,绕道有水源的罗布泊北岸,到达早已消失的楼兰古城,再北行至尉犁、焉耆,与北道汇合,进入古丝绸之路西段;北道则出玉门关,西行至今吐鲁番,继续向西至疏勒与南道相汇,而后经塔什库尔干,越葱岭进入古丝绸之路西段。


    南道和北道虽然是古丝绸之路中段最重要的两条路线,都有重兵把守。但在不少时候会因战争中断、受阻,于是,古人在南道和北道之外,又开辟出了一条近乎直线的古道“北新道”.北新道不经楼兰,而是直接经过罗布荒漠,到达当时的柳中城(今吐鲁番鄯善境内),与北道相接。北新道又称“新道”,因为经过大沙海,古人又称“大海道”.


    北新道的具体开通时间大概在东汉后期,出玉门关后向西北行至伊吾(今新疆哈密市),北越天山进入巴里坤草原,而后沿天山北麓西行,过赛里木湖、果子沟、弓月城(今伊宁市)等地,过伊犁、昭苏进入丝绸之路西端。


    元朝时,在这道路上又开辟了自果子沟至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再经今霍尔果斯口岸西行至中亚的道路。


    大海道在唐朝时非常热闹。唐敦煌文书《西州图经》残卷中便提到了“大海道”,并具体记载了这条道的走法:“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州(敦煌)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但在唐朝以后,由于官方较少使用,此道逐渐冷落,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条神秘古道。


    连接“大秦”的西段走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


    “南道”、“北道”、“西道”沟通欧洲、北非


    古丝绸之路上的西段--国外段的走法也有三种:中段三条路线越过葱岭后,便进入了西段诸道,有“南道”、“北道”和“西道”路线,但与中段三种走法相比,西段走向有较大变化。


    南道接中段南道,在翻越葱岭以后,进入今阿富汗瓦罕走廊,向南可至今巴基斯坦、印度一带。印度佛教东来,此线路即为其一。北道与中段新北道对接,过热海(今伊塞克湖)、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南下可至印度。西行则过里海与西道相接,最终抵达土耳其、罗马;西段西道与中段北道相接至阿富汗蓝氏城西行,至安息(今伊朗)木鹿城,再与南道汇合。


    从这里,经今伊朗首都德黑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行可渡海进入欧洲;向西南行,则可到达今红海岸边上的叙利亚、约旦和北非的埃及。这些地方当年都属于大秦(罗马帝国),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东汉时,使者甘英曾走过这条道,具体时间是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甘英为西域都护班超的吏属,他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甘英返回时,转北而东,走了60多天抵达安息,然后取道木鹿和吐火罗向东,返回。甘英这次出使的意义与张骞凿空西域同样了不起。


    上述东、中、西三段十多种走法,仅是当年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线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横贯亚欧大陆,东西可连,南北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中外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交流、整合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不可磨灭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古丝绸之路给中华医学带来的巨大影响
  • 古丝绸之路给中华医学带来的巨大影响
  • 从古丝绸之路飘来的乐声
  • 从古丝绸之路走来的狮子
  • 古丝绸之路给中国饮食文化带来的影响
  • 古丝绸之路上商旅为何最爱骑骆驼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