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简介
木简一枚(出土编号:73EJC:601),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简上下端略残,长16.7、宽2.3、厚0.3厘米。该简无字,正背面均为墨线勾勒的图画,且每面图画分为上下两部分。正面上方所绘人物,侧身直立,戴冠,穿长袍,束腰,着黑履,双手置于胸前作揖状。下方所绘人物,头戴似禽类冠,所绘身躯更为简略,仅存其形体。背面上方绘有一名腰间佩剑人物,侧面直立,当为武吏,与正面上方人物一样,都是戴高冠,长袍着地,未见鞋履。下方绘有一匹马,马嘴处拴一缰绳,作嘶鸣状,配有马鞍,长尾翘起,尖耳上竖,四肢纤细。虽然画得比较抽象,但从细节还是可以辨认出马的形象。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阅“牍”延伸
马是人类驯化牲畜中最重要的动物之一,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重要的。作为六畜之一的马,与古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仅驮物运输,还与车结合,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成语中也得以体现。如“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马上得天下”等都是强调马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它的数量和质量直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铜奔马|图源网络
河西走廊作为连接中原和西域东西往来的交通孔道,毫无疑问,马是奔驰在河西古道上最为常见的人工驯化畜力之一。在敦煌汉简、居延汉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悬泉汉简等六万多枚河西汉简里有数量庞杂的与马有关的简文,这些简文涉及马匹的传入、苑的设置、马匹的饲养、马料的配给、驿马的管理、传马的登记、病马的医治,以及病马死后骨肉的食用或处理诸多方面。可以这么认为,正是由于这些珍贵的第一手汉简资料的发现、整理,才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汉代马政、交通邮驿和社会经济等的发展状况。
绘在肩水金关汉简上的马|图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甘肃汉简中大量有关马的记录证明马匹是汉代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牲畜之一。河西边地存在大量马匹既与自然条件有关,也与国家的战略密切相关。一方面,适宜的气温、充沛的水源和充足的光照使得河西走廊地区森林茂密、草场繁多,为马匹的养殖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西汉初匈奴不断侵扰边境,为了加强西北边防,汉政府在这里设置郡县、移民实边、驻军屯田,大力养殖马匹,积极发展骑兵。《后汉书·马援列传》曰:“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说明汉代对马政极为重视。
限于篇幅,我们无法在一篇公号中面面俱到地讲述,只能走马观花就汉简中记载的边地马政作一概要介绍。
一、马的饲养
千里河西走廊由东到西有很多适宜牧养的草地,寒冷冬季对马匹进行封闭式管理,而到了水草丰美的夏季则适宜放养式管理。马匹则需要精细化的饲养管理,这涉及到养马场所、饲料种类以及喂养方式。在汉简中有关于屯边戍卒因为牧马不善而受到处罚的记录:
(1)隆使吏牧马□□,毋状,宜可適。隆遣大男□□〼EPF22:368
该简文虽然残缺,但仅存的简文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真实的细节。“隆”应为边塞官吏,故可差使属吏去牧马,这位无名小吏可能在牧马过程中出了差错,上级部门就此调查原因,认为这名牧马小吏的行为很不像话(即“毋状”)。经查办对他的处罚是“適”,即一种带惩戒性质的处罚措施。在汉简中有不少对犯有过失的官吏要求其运载谷物至仓,或运载茭草的记载。这名小吏也应该就是受罚运载茭草。
牧马图|图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9
除放牧以外,马匹还需要喂草料和谷粮等食物。汉简中最常见的马草有茭,还有自西域引进的苜蓿等新饲料,丰富了马匹的食物。马所食草有时也会铡成细节,和水拌入谷物或豆类粮食,这种将精、粗饲料搭配喂养的方法促进了马匹对营养的吸收,利于马匹的健康生长,这在汉简中亦有所记载。
(2)(寇)恩又从觻得自食为业将车、莝斩。来到居延,积行道廿余日。EPF22:27
(3)〼□苏党,□四用米一斗九升大,马一匹用粟二斗、莝一钧544
上引二简,分别出自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简中所记均与马牛牲畜铡草有关。莝斩,即铡草。《说文》:“莝,斩刍也。”经过这种方式加工的草料,更易于马匹咀嚼,利于消化。简中寇恩从张掖郡的觻得县赶牛车回居延,行道二十余日,随时需要铡草喂牛,那么寇恩应该携带有铡刀上路。河西边塞各级部门中有专门铡草的戍卒,称“莝卒”。在省作中,亦会安排戍卒铡草,铡好的草亦称“莝”。如简中所言“莝一钧”,一钧为汉制三十斤。简中“粟”是用于饲马的谷物。
饮马图|图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9
(4)为买茭,茭长二尺,束大一韦。马毋谷气,以故多物故164
简文所言“谷气”指粮食之精气。《后汉书•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简中言“马毋谷气,以故多物故”,意指马如果只喂食茭草,而不增加谷料的话,马匹很容易死亡(即“物故”)。马匹如果不精心饲养,则易羸瘦,如简载:
(5)候长、候史马皆稟食。往者多羸瘦,送迎客不能竟界。大守君当以七月行塞,候、尉循行,课马齿五岁至十二岁。EPS4T2:6
该简记载表明,河西边塞的马匹并不都是精壮善跑,也会出现瘦弱不禁的状况。为了保证郡太守七月行塞的顺利进行,要求边塞的相关官吏提前准备合格的马匹以供驱使。简中“羸瘦”指马瘦弱,困惫,故马匹在送迎客时不能达到行程范围。马齿在五岁至十二岁之间的为壮马,适合送迎客。因此需要提前准备好壮马供太守行塞时使用。
二、马的调习
马并不是天生就能载着骑手纵横驰骋的,从捕获野马到驯化被人们驾驭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而对马的调教训练是人与马建立配合行动关系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在汉简中早有记载。
(6)止害驿马一匹,騂、牡、左剽,齿八岁,高五尺八寸,上,调习。EPC:1
此简是止害隧一匹驿马的马名籍。河西汉塞各级官府对马匹的记录非常详备,此简所记则为一例。诸如马匹的毛色、性别、去势与否、标记、齿龄、高、良驽、调习等。騂为赤黄色的马;牡为公马;左剽为在马左臀所烙的标志。牲畜以齿计其年岁,八岁马正当壮时。上,对马品质等级的评定术语,上指上等。调习,调教训练,指马已被调教驯服。调教马匹也是牧养官员的责任。《诗·秦风·驷驖》:“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这里的“闲”即调教马匹。
(7)府令居延发骑马调习者备缺。叩头死罪敢言之。EPT43:79
从简文记载可知,居延都尉府给居延县府呈文,要求提供骑马调习者的人员。“骑马调习者”指调教训练马匹的专门人员。
牵马图|图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9
三、马的医治
在汉简中还有不少兽医方,这些兽医方出现在边塞,证明汉代对牛、马等牲畜有完整的管理措施和治疗手段。和人一样,马也会生病,故对马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擅长医治马疾的兽医也备受社会尊重。“马医,浅方,张里击锺”意即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靠它富到击钟佐食。汉简中亦有医治马疾方剂的相关记载。
(8)·治马胺方:石南草,五分〼2004
(9)·治马伤水方:姜、桂、细辛、皂莢、付子,各三分。远志,五分。桔梗,五分。□子十五枚。□〼2000
此二简为马医治马疾开出的药方。“治马胺方”记载了治疗马受伤后,伤口感染的方剂,“胺”指肉腐烂变臭,“石南草”具有消炎、止痛、疏血等功能;“治马伤水方”记载了治疗马喝水中毒的配方以及用药的量。两种方剂做到了对症下药,并且在用量上也有严格的规定。
肩水金关木版画|图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综观汉简记载可知,在饲养方面,汉政府对马的饲料管理体系比较成熟,对马的喂养技术也非常讲究。在医疗方面,汉政府对马匹健康状况的极为重视,正是因为马匹在军事领域、生产劳作、交通出行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天的社会早已步入到工业化时代,车马时代已经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对马的理解早已生疏,情感的距离也渐行渐远。拂去岁月的沙砾,我们在阅读汉简上那些关于马的往事时,一匹匹奔驰在黄沙古道上的骏马跃然于简牍之上。字里行间让我们穿越千载,再次感受马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对马的真挚感情。(甘肃简牍博物馆)
参考文献:[1]周峰:《西北汉简中的马》,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2]徐水兰:《汉代河西养马业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3]陈宁:《秦汉马政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