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牌坊
柳毅雕塑
李家龙宫
在甘肃的诸多地方中,陇西在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陇西县在古代也称襄武,一度为省会。在公元1669年以前,甘肃军政文化的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是西出长安的第一大军政文化重地。
从秦人发祥到陇西郡的设置;从三郡分立到李氏兴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陇西一直站在时代的中心点上,在战乱纷扰、戍边忧患中被历朝的史学家一次次提及,又一次次被忘却。
古老的陇西郡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遥远而苍凉的背影。
从地域上来说,今天的陇西已经不是古时的陇西了,但我们从众多的文史典籍中,从陇西随处可见的文化遗存中依然能够清晰的看到:陇西,依旧是秦陇大地上最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1
三陇之地
打开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就无法回避随处可见的“陇西”二字。因为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两千多年厚重的人文历史。
据《陇西县志》等相关史料记载,“陇西”一词最初指的是田埂,在古代“陇”与“垄”相通的。最早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乘势起于陇亩之中。”其中的陇就是田埂的意思。
据有关专家介绍,古代人们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之为陇山。《辞海》中说:陇山是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北走向,绵延约120公里,是渭汉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界线。
陇西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陇山在甘肃古代地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将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后来陇就成为甘肃的简称。它们的命名同陇山密切相关。古人自然而然就将陇山以东划为陇东,陇山以西划为陇西。现在的陇南市和天水市以及甘南的部分地区就成为陇南。
这也是甘肃被称为三陇之地的主要原因。到了后来,人们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又统称为“陇右”。
2
古陇西郡
陇西有2000多年的悠久筑城史。早在公元前384年,陇西地方就建立了县一级行政组织——道。其故城在今陇西文峰镇渭河北岸原三台王家新庄以东的二级台地上 这是史书有记录的最早的陇西古城肇始之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陇西”作为官方正式定名的时间,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和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秦人就是在以礼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发展壮大起来的。《陇西史话》记载:远在夏朝时,秦人为夏王室“调鸟兽,鸟兽多驯服”,于是“赐姓嬴氏”。夏亡商兴之际,秦人去夏归商,因军功使“嬴氏多显”。至周朝时,秦人为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因功封于秦(今甘肃天水)号嬴秦,周王室让他们“以和西戎”。至秦襄公时,他们护送周王室东迁有功,被周王室分为诸侯,并且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攻灭狄族,设置狄道。
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研究人员认为,战国秦长城就是将秦人的发祥地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围在了里面,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自然就成陇西郡的郡治。
西汉时,陇西郡管辖今天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汉水上游的广大区域。所有的史料证明,陇西郡政府所在地狄道就是在今天临洮县,由于岁月久远郡治的具体方位已不可考,《辞海》中也只是笼统地记述为“临洮县南”。
3
陇西县变迁
陇西县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另一说,唐为辟废陇西郡,郡治所在地襄武继承郡名)至宋置陇西县。
陇西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的陇西县不能完全代表古之陇西郡,但属古代陇西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一度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甘肃最早的“省会”(1665年清设甘肃布政司(巩昌布政司)驻地巩昌即今天陇西,1668年移至兰州,虽时间短暂,但实际上起到了省会的过渡作用)。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设立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置陇西郡,到公元1669年前历来都是西出京都长安的第一大军事、文化重镇。一直在陇右行使中央政权下的一二级军政权地。陇西郡初期辖地为现兰州市、定西地区、天水市、陇南地区之总和,后因辖地太大,先后从中分割,成立了天水郡:金城郡(现兰州市)、武都郡、安定郡。清朝分置陕甘总督,后成立甘肃省,省会驻地先设在陇西,公元1669年才迁至兰州。
历史上陇西古城因其建置沿革的变化几易其址。今天的陇西城坐东北朝西南,南北两山遥相对峙,西河、南河、渭河三水环绕城郭,是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上柱越公汪达镇守陇右,当时陇右道(驻地就是现在的陇西),将县城从东面迁移5000米,筑于今天县址。所以民间还有俗语:“先有汪家人,后有巩昌城。”
据乾隆版《陇西县志》记载“明太祖洪武二十年 (1379年)指挥刘显重修周九里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一尺,壕深三丈七尺,阔三丈,门四:东曰永安、南曰武安、西曰静安、北曰清安……
1938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察西北教育时在陇西日记中写道:“四月二十五日……下午重上仁寿山,观大殿及诸庙……太白故里碑……此间城墙及鼓楼等建筑高伟,颇有省会气魄……”
4
“陇西三李”
陇西名下的历史文化名人,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据研究人员考证,“仅唐一代近三百年间进入朝仕的陇西文人才士就难以记数,可以说像陇西这样在历史上给国家直接或间接输送众多人才的地方,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陇西文史稿》称之为“陇上文化鼎冠中华”。
中国文学史上的“陇西三李——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都是陇西县人。在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称“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唯《莺莺传》及李朝威《柳毅传书》而已……”对陇西籍传奇作家的文学成就有很高的评价。
据《陇西史话》记载: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杂曲话本。这个诞生于中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代表了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的最高成就;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形象地揭示了月下老人的来历。
以讽世小说著称的作家李公佐,元和中曾任江西从事。他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等。其中《南柯太守传》记述了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被邀入“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内大治。不料与邻国发生战争,紧接着公主去世,国王将他遣返故乡。这时他被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人生原来不过如此而已。
除了“三李”以外,今陇西地还曾经出过众多名人,如汉医术方士封衡,与华佗齐名,著几本医书等。汉右将军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战功赫赫,都是著名军事人物。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