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的武威“文字狱”(2)

时间:2013-11-10 08:37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雒焕素 点击: 载入中...


  李蕴芳被胡中藻带到北京,经鄂尔泰多方照顾,当上了满洲旗学的教习。满洲旗学是培养满洲贵族子弟的学校,他们要学习汉文化,朝廷特意从全国挑选优秀人才来担任教习,因此,李蕴芳的初仕职务,看似卑微,实际相当重要。事实上,他成了鄂氏家族联络满洲贵族的“眼线”.岂料好景不长,乾隆十年(1745),鄂尔泰忽然病逝了,享年66岁。鄂党领袖一死,张党顿时得势,鄂党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李蕴芳因落籍北京,乾隆九年到十五年期间,他参加了甲子、丁卯、庚午3场顺天府乡试,虽然每次考得都很好,但由于张党从中作梗,李蕴芳始终跨不进举人身份的门槛。乾隆十五年(1750),张党领袖张廷玉遭到乾隆帝贬斥后赋闲在家,张党走向没落。乾隆十七年(1752),李蕴芳终于迎来了自己科举的出头时日,这一年的春季,他参加顺天恩科乡试,中了举。到了秋天,参加会试,中了二甲第33名进士。

 

 

  李蕴芳为《坚磨生诗钞》写跋语

 


  李蕴芳考中进士后,未参加翰林院庶吉士的馆选考试。北京城中鄂党纷纷出面,为李蕴芳的仕途说项,不久,吏部任命李蕴芳赴江西候补知县。此时的江西巡抚正是鄂昌,而李蕴芳出仕江西,无疑是鄂昌等人暗中活动的结果。这年冬天,李蕴芳兴冲冲赶往南昌,连日受到鄂昌盛宴招待,其眷顾之隆,震动江西。不几日,即实授石城知县。


  谁知就在这节骨眼上,鄂昌却因“申奏不实”,被张党揪准了小辫子。乾隆大怒,罢免了鄂昌,罚往新疆充军。新任江西巡抚胡宝泉一向仇视鄂昌,他一到任上,即着手打压鄂昌的党人势力。乾隆十八年(1753),胡中藻的父亲病逝,因“丁忧”辞去京城官职,匆匆赴老家江西新建县奔丧。在居丧期间,李蕴芳多次登门看望老师,诗歌酬唱赠答。回石城后,两人书信往来,关系尤为亲密。次年,鄂昌再度崛起,成为甘肃巡抚,李蕴芳、胡中藻等人又同鄂昌书来信往。


  鄂张党争引起了乾隆帝的极大不安和猜忌。鄂昌曾极力推荐李锡泰为广西巡抚,乾隆召见李锡泰时,李痛贬广西前任巡抚托庸是恶吏,却连口夸奖鄂昌,这种朋党间毫无原则的褒贬令乾隆十分反感。鄂党人物梁诗正从兵部尚书任上被罢免,胡中藻等立即纠集本党官员对张党人物汪有敦进行弹劾、攻击。乾隆帝愤恨地说:“徇情曲庇,即是党援门户之渐。昔皇考洞悉此等陋习,大加振刷。如查嗣庭、吕留良诸案,实足以挽颓风而励名教。”他决定借机一举铲平朋党之风。


  恰在这时,胡中藻雕版印刷他的诗集。门徒张开泰出资,鄂昌作序,李蕴芳点校,还写了跋语。就这样,一本在乾隆年间影响力极大的诗歌集《坚磨生诗钞》出版了,朝野争阅,乾隆帝也得到了一本。胡中藻诗法韩愈,用语险奇,善于从古文中化取典故,推陈出新,风格清新,确实不失为乾隆年间诗坛大家。可是,乾隆帝在阅读他诗歌时,却望文生意,称“悖逆讥讪之语甚多”,要严办胡中藻。

 

 

  “文字狱”祸及武威

 


  乾隆二十年(1755)三月,乾隆帝在谒陵返京途中,入住韩村行宫,突然颁谕批驳《坚磨生诗钞》,认定“悖逆之词连篇累牍”,其罪恶大大超过了前朝查嗣庭、吕留良案。其中“悖逆”诗句有50多处,主要有:1,诋毁本朝。《坚磨生诗钞》称“一世无日月”、“又降一世夏秋冬”句,被认为是喻清朝不久又要被另一朝代所取代。《坚磨生诗钞》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因“清”前有“浊”字,被认为有意诋毁。2,“谤及朕躬”.《坚磨生诗钞》中“老佛如今元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两句诗,被认为讽刺乾隆的朝门不开(不理朝政)。又如《坚磨生诗钞》中的“那是偏灾今降雨,况如平日佛燃灯”,被认为是诽谤乾隆赈灾、恤民如“佛灯”之难遇。3,个人怨怅之语,重点有“得免我冠是出头”、“直道恐难行”等句。另外胡中藻在广西任学政期间所出试题中含讥讪之意,如《论语》题:“鸟兽不可与同群”、《易经》题:“乾三爻不象龙”等。乾隆下令将胡中藻提拿解京“交大学士九卿翰林詹事科道公同逐节严审,定拟具奏”.胡中藻81岁的老母、14岁的女儿、3岁的孙子和弟弟等家属均被关押在省城南昌的监狱中,其家被抄,资产被没。


  早在二月,乾隆帝就密谕广西巡抚卫哲治:“将胡中藻任广西学政时所出试题及与人唱和诗文并一切恶迹,严行察出速奏。”卫哲治查出胡中藻曾出试题及唱和诗36首与在陕西时诗文一本奏呈。唱和诗赠答者主要是鄂昌和李蕴芳。乾隆认为,治胡中藻罪必须要查鄂昌。三月初二日,乾隆帝密谕协办陕甘总督刘统勋,乘鄂昌去安西之际,亲往兰州鄂昌抚署,“将其与胡中藻往来应酬之诗文、书信,严行搜查,并其与别人往来字迹中有涉讥刺嘱托者,一并搜查封固,差妥人驰驿送来”,并严示“不可预露风声”.刘统勋搜查得非常严苛,连鄂昌家妇女的化妆匣都不放过。经查,发现了许多鄂昌与李蕴芳的书信,其中,有些是李蕴芳拜托鄂昌照顾武威老家同学、亲友的书信,有些是鄂李二人的和诗。当然,大量的“证据”还是胡、鄂二人书信。


  乾隆帝看了江西巡抚胡宝泉上的奏折,认为李蕴芳不但是胡中藻的嫡脉亲信,助恶为虐,而且竟敢“以检验为苦,反复嗟怨。”不由勃然大怒,痛斥李蕴芳“甚属狂悖”,决定另案重办。四月,乾隆颁谕最后裁决:胡中藻斩立决(诸臣会审原拟凌迟处死),以惩一儆百,杜绝朋党之弊,“为大官植党者戒”,胡中藻家属免缘坐;其实产折银8047两,除留100两供其母养老,其余没收,用于地方公益事业。鄂昌被押来京后,经大学士九卿严审,“低首无辞,惟称万死”.乾隆帝“从宽赐令自尽。”


  胡中藻、鄂昌死后,乾隆帝对涉及诗案的其他人员“俱着加恩,一概免其查究”,独对李蕴芳下谕严办,对江西巡抚胡宝泉说:“该抚见以贪婪题参革职,俟审拟到日,再降谕旨。” 李蕴芳遂从南昌监狱被解交京城。


  五月以后,为给李蕴芳定实罪名,朝廷在甘肃和江西两地搜查李蕴芳书信、诗歌。不久,乾隆帝下了“李蕴芳实可恶谕”,定立秋斩无赦。33岁的李蕴芳就这样成了朋党之争的“替罪羊”,以“检验为苦,反复嗟怨,甚属狂悖”的罪名被处死了。


  李蕴芳之死,震惊西北。武威士子们恐遭连累,把李蕴芳八股范文和诗歌作品悄悄烧毁;地方官又把李蕴芳留在莲花山、文庙及其他名胜建筑上的题匾全部涂抹或销毁。李蕴芳家族逼迫外迁往南山(今祁连山冷龙岭段一带)。以至于到了乾隆甲午陕西乡试,武威士子们竟然不敢去西安参加考试,几年后的丁酉陕西乡试,武威士子们也榜上无名。乾隆中后期近40年,武威的文学滑入了低谷。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川大图书馆“镇馆之宝”:清朝手绘四川全图
  • 武威文庙:陇右学宫之冠
  • 兰州牛肉面已有百余年历史
  • 凉州贤孝说唱最早源于西夏
  • 武威翰林院三代主人的传奇故事
  • 甘肃武威发现西夏寺院遗址 一佛二弟子瓦当罕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