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爱情婚姻的情节模式来看,《城市,也是我们的》依然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只不过将男女主人公的社会背景设置为从外省来到广东的底层打工青年。正是这一底层社会背景,使《城市,也是我们的》反映的爱情婚姻的价值不同于传统章回小说的反封建性,也不同于20世纪20年代的左翼小说“革命加恋爱”的革命性。《城市,也是我们的》彰显了新时代底层打工者生存与爱情互救互存、和而不同的崭新爱情婚姻观。也许,从现实性来看,这是一个“爱情乌托邦”。但是,作为精神慰藉性的文学,底层广大的受众却需要这样的“爱情乌托邦”。
社会问题:三代农民工的心灵呼唤
从小说的环境和结局来看,《城市,也是我们的》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小说让男主人工以一个农民工的身份穿行于内地农村家乡和广东都市异乡。虽然历经18年的苦难奋斗,在异乡有了工作,在家乡的城市有了房子。但是,充满悖论的是,主人公在异乡有工作却没有房子,在家乡有房子却无工作。这种工作与房子不可兼得的怪现状,道出了农民工进城的一个切身的社会问题。中国人一向信奉安居乐业,农民工进城务工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贡献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正如作者在诗歌《纪念碑》所说的农民工兄弟“向一切需要力量的地方涌去”。然而,他们进城找工难,住房难,工资收入得不到保障,人生尊严得不到尊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城市,也是我们的》在小说文本《04亲历:疯狂的暂住证》中,以传主自身的故事见证了“暂住证”和“收容制度”的罪恶行径。在最后一节“11没有城市户口的‘蛙’”,针对“富士康的‘连环十二跳’”和“民工荒”,指出其症结是没有给农民工城市户口,没有给农民工应有的权利和尊严。要解决以上三代农民工的问题,必须让农民工成为城市的主人。所以,小说结尾发出呼吁:“城市,也是我们的”。这不仅是传主18年奋斗历程的呐喊,也是三亿农民工心灵的呼唤。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