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儒家弟子的“盗墓笔记”

时间:2013-11-14 08:10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陈冬梅 点击: 载入中...

儒生

 

儒生(资料图)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日出)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曰:“《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於陵陂(bei,坡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顪(hui,下巴的胡须,连带指下巴),儒以金椎挖其颐(面颊),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在《庄子》这本书里头,儒家人物的形象实在不怎么样,孔子要看心理医生,而他的学生和传人,居然还去干盗墓的勾当,还留下一本微博版“盗墓笔记”,生动翔实而又简洁地记录了儒家弟子盗墓的前后过程和情状。

 

 

  盗墓时引经据典

 


  且说某天凌晨,一对儒家子弟潜入某位富豪的陵墓,实施发掘和盗窃,姑且将这两位同学的身份界定为大师兄和师弟,当然这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


  且说师弟挖开坟,进入了坟墓,大师兄在上头探风,过了好一会,大师兄憋不住了,从上往下传话,胪传者,即从上往下传话的意思。这大师兄问:“东方日头出来了,师弟,你的工作开展得如何啦?”正在下面开展作业的小师弟回答:“墓主的短上衣和裙子还没解开呢,告诉大师兄一个好消息,墓主的嘴巴里含着一颗宝珠,我们这回可有收获了。”


  大师兄一听,他首先引经据典感叹一番,用《诗经》里的文句责备墓主生前的品德:“青青麦苗长在坡地上,你生前不从事慈善福利业,却把财产含在嘴巴里,这又何苦呢?”


  然后,大师兄具体指导盗墓工作:“你先揪住尸体的发鬓,压住他的下巴,然后用铁锥敲开他的脸颊,接下来慢慢地分开他的腮帮,记住,千万不要弄坏嘴巴里面的珠子,不然我们这一趟就白干了。”


  真闹不清是文化人盗墓,还是盗墓人有文化,手法老辣且不说,而且极具有文化含量,什么“东方作矣”,“青青之麦”,据说都是《诗经》里的句子,当然,翻现在的《诗经》,根本找不到这几句,可能是散章逸句。所以,《庄子》讽刺说:儒家的人用“诗”“礼”文化经典,去干盗墓勾当。


  这则“盗墓笔记”肯定是虚构的,但透露出作者愤慨不平的心理,战国时代可能有这么一种现象:一方面老辣熟练地干着不为人齿的勾当,另一方面却用文质彬彬,道貌岸然的姿态来修饰掩盖前者的作为,诗书礼仪落在盗墓贼之流的手里,是盗墓贼的幸运呢?还是诗书礼仪的不幸呢?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