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贝聿铭出生于古城苏州。他的祖父贝立泰、父亲贝祖治是当地知名的银行家。而渐渐长大的贝聿铭却对金融业毫无兴趣。他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是当一名建筑设计师,这大概源于他小时曾亲眼目睹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26层的上海国际饭店的建造过程。数十年后,贝聿铭回忆说:“它带给我的兴奋如同今日的年轻人看待登陆月球一样。”
1935年,17岁的贝聿铭赴美留学,到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开学两周之后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改学工程。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威廉·爱默生注意到贝聿铭绘制设计图的手笔与建筑天赋。他陪贝聿铭走遍波士顿,细数城里的古典建筑,并说服贝聿铭回头再学习建筑。
1938年在一次到纽约的旅行当中,贝聿铭认识了一位耀眼的中国女孩,名叫卢艾琳。卢艾琳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也是一位有名的工程师。1942年他们结了婚。婚后,卢艾琳在哈佛建筑学院选读景观建筑课程,哈佛当时已成为最前卫的学院,全心拥抱所谓的“新建筑”.贝聿铭原本不打算去读哈佛,直到有一晚,艾琳的一位教授在吃晚餐时力劝他投入葛罗培斯的门下,翌日早晨他便去了哈拿特院长办公室。
贝聿铭就读哈佛硕士班时,现代主义大师、德国包浩斯学院创始人葛罗培斯正任教于哈佛。在重建美国城市方面,没有一个葛罗培斯的学生如贝聿铭般多产。一天,贝聿铭在整个学院面前提出了他的毕业设计,被葛罗培斯称许为“我所见过最佳的学生作品。”
贝聿铭于1946年毕业之后,葛罗培斯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协助设计一项上海工程--华东基督教大学,可惜当时国民党与共产党激战正酣,造成建筑计划中辍。葛罗培斯同时聘请贝聿铭回研究所任教,那时他年方29,是全校最年轻的助理教授。
当了两年讲师之后,在31岁那年,贝聿铭脱离隐居式的学术领域,投向一位新导师--意兴风发的房地产开发商老板齐肯多夫。因为贝聿铭知道,想在中国大陆做个建筑师,就必须了解房地产。
1959年贝聿铭接下他名下的第一件大型工程,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他设计一幢9层楼的地球科学实验室。靠这项2800万美元的委托案,贝聿铭在43岁那年,正式脱离齐肯多夫所组的威奈公司。
1961年,贝聿铭受委托设计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NCAR的地点在洛矶山脉丘陵地带中一块海拔6200英尺的岩石台地,远望波德市和向东延伸的大平原。这个地点的戏剧性效果让贝聿铭瞠目结舌,他早期作品中只有依据都市尺度的
罗浮宫前的金字塔门、窗和地板设计的城市建筑,这些比例根本无法适用于周围大草原的超大尺寸。他熬夜构思了不下15项计划,但都徒劳无功。低矮伸展的建筑或高耸的大楼,都配不上山区背景。贝聿铭迷茫了一阵子。
这时,贝聿铭和卢艾琳开车游览西南部。13世纪时,阿纳沙兹族印第安人在科罗拉多州南边维德平台巨大的沙岩洞穴中,盖出浑然天成的泥土及石块塔楼。贝聿铭观察阿纳沙兹族人如何将房屋的外形与颜色和附近地形揉合在一起。他说:“我看到印第安人并没有抗拒他们的背景,反而将之融合,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这趟旅程启发了贝聿铭,使他跳脱建筑学院训练的僵硬限制,探索出日后成为他个人标志、发人深省的几何图形。
在肯尼迪总统突然遭到暗杀之后,有百余项纪念活动举行,其中,在查尔斯河畔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计划是最引人注目的。贝聿铭努力争取,而杰奎琳也对贝聿铭本人及其作品感到满意。罗伯·肯尼迪在记者会上公开宣布贝聿铭人选时,他已达到所有建筑师渴望的地位。
成名后的贝聿铭,负担着150名员工的生计,他开始向海外发展。当时,新加坡正发展为太平洋边缘的经济中枢,而由于新加坡的银行家都认识他父亲,因此贝聿铭得以进入。到70年代中叶,贝氏已在为华侨银行设计一幢52层楼高的总部。
虽然海外工程使事务所能维持下去,但贝聿铭更需要的是知名客户给与的大型公共建设。1968年,贝聿铭接手设计国家艺廊工程。艺廊位于国会及林荫大道附近的权力核心地带,贝聿铭对助理说:“这里或许是全美国最敏感的地点。”
9940万美元的造价,使得国家艺廊增建案--东厢--成为全美最昂贵的公共建筑之一。这也使贝聿铭无疑成为当今美国最着名的建筑师。
贝聿铭的再腾飞刚好赶上繁忙的80年代,这10年间设计界广受大众瞩目。凭着与杰奎琳以及梅侬家庭的恒久交情,贝聿铭与艾琳打入纽约上流社会,有资格参加曼哈顿区第一流的晚宴。他能跻身纽约名流社交圈,使他的身价大为提高,并且从这些社交圈子里找到更多的客户。
贝聿铭吸收西方最高级的事物,也不放弃他本身丰富的传统。他与海外华人维持联系,搜集宜兴茶壶,经常光顾中国城享受中国美食,贝聿铭也会阅读老子等古文。至于贝聿铭个性中哪一个部分是道地的中国化,熟人最常说的是他的思路,在提出看法之前,会巨细靡遗考虑到各种角度。
中国人重视家庭远胜于其他关系,贝氏家族会一起在喜欢的意大利或中国餐馆吃饭,贝聿铭每个星期天都会去探视他父亲。除了亲近友人之外,贝氏的家居生活几乎不对外公开,他的交游广阔,却很少有人能突破他们家一层又一层的围墙。他接受无数的访问,却很少谈到自己,甚至和最亲密的合伙人也一样。贝聿铭的私人领域由他的妻子艾琳守卫着,她谨慎到甚至拒绝“浮华世界”1989年介绍贝聿铭时与丈夫一起拍照。贝聿铭的内心世界,如同卷轴画上遥不可及、云雾缥缈间的寺庙般难以理解。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在1974年,贝聿铭有机会到大陆访问,他回到了别离40年的家乡--苏州,参观他的家宅狮子林。
之后,贝聿铭应允在北京西北方25里处建造一幢低楼层饭店--香山饭店。这儿以前曾是皇帝狩猎的囿场,拥有美丽的宫殿和塔楼遗迹。以贝聿铭的标准来说,325间客房的低楼层饭店并不算冒险,此外,香山饭店还可以让贝聿铭再度探索现代中国建筑风格。
贝聿铭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之一,是要提醒中国,一度大自然和建筑物曾如阴阳般调和。“内外永远合而为一,”贝聿铭说,“学者的书房前面如果没有小花园,就称不上是书房。”根据这种风格,贝氏的西式客房可以浏览一座种满花草和古树的美丽庭园,蜿蜒的花园小径上铺着用彩色圆石排成的精巧梅竹图案。
在香山饭店开幕七个月后,贝聿铭获颁相当于建筑界普立兹奖的Pritzker奖,同时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和一座亨利·摩尔的雕塑。
贝聿铭用这10万美元设立一个奖学金,帮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他捐出这笔钱时立下规定:学生们结束研究后,必须返回中国学以致用--如同他以前想做的样。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