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培养大众的创造力?

时间:2014-04-22 08: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石毓智 点击: 载入中...

美国

 

斯坦福大学的高速粒子加速器实验室,每年都对民众开放

 


  纵观世界,美国无疑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国家。美国建国虽然只有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它的科学技术发明则远超其他国家。迄今为止,美国已经有350余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数字只算从小就在美国接受教育者),远远多于其他国家。今日的家电,诸如电灯、电话、电视机、电脑等,都是美国人发明的。现在人人离不开的手机,三大软件系统都是美国公司开发的,即苹果、谷歌和微软。在中国最流行的三星手机,使用的是谷歌开发的安卓系统。美国的高科技行业一直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培养创新能力这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很多,诸如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构建多元文化的社会、提高社会的宽容度等等,这些都需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去实现,只有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方可以付诸实施。根据美国如何培养大众创造力的成功经验,来探讨有关的观念政策问题。


 

政府在各地建许多“儿童发现博物馆”以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

 


  大众的思维水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高端人才的培养。这就应该明白大师的培养不光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政府的职责。美国社会和各级政府在这方面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们执政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动手能力,为此而投资兴建各种各样的益智娱乐设施。


  美国很多地方都有“儿童发现博物馆”,斯坦福大学附近的圣荷西市就有一个,我曾经带小孩去过。这种博物馆有适合各种年龄段儿童的项目,从一两岁的婴儿到十几岁的小孩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里边有让小孩用彩色的绳子编织东西;通过玩水的游戏了解水的特性;玩空气动力的游戏让小孩知道空气的物理性质;还有根据杠杆原理设计的游戏,如何造弓形桥;交通灯的开关变换;急救车、救火车的样品展览等等。


  其中不少项目也是我们成年人日常碰到的东西,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少人可能好奇它们的工作原理,在这里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好奇心。


  别以为这些都是小儿科,这一招可厉害了,人家培养人才的意识很超前,从婴儿就开始了,培养他们的观察、动手能力,熟悉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的物理性质和机械原理,从小养成科学创造的好奇心,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发明家和科学家。


  想想咱们中国的小孩,一到周末,要么被关在家里做作业,要么去上各种特长班,但从书本到书本,是难以培养创新人才的,也无法训练动手能力。


  每到周末,很多父母带着自己的小孩来“儿童发现博物馆”玩乐,这是学校的延伸,可以获得学校不教的知识。博物馆的运作主要靠政府补贴,门票很便宜,一般家庭都不会觉得是一个负担。像“儿童发现博物馆”这些益智设施,并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只要具备了这种观念,在中国完全可以很快投资兴建起来。


 

大众自发组织科技俱乐部

 


  大众的思维水准决定着大师的出现,大众的社会活动范围决定着大师产生的领域。美国大众有一种社会风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具有共同科技爱好的人自发组织起来,定期聚会交流思想。苹果公司就是这种社会风尚的产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与斯坦福大学紧邻的帕洛奥图镇出现了一个“家庭计算机俱乐部”,它把该地区具有共同爱好的人团聚在一起。在电脑刚刚兴起的时代,这种组织使得各种思想或者点子迅速在具有共同爱好的人群中交流传播。


  苹果公司的首席工程师沃兹形容第一次俱乐部会议对他的影响:“那天晚上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晚上。”沃兹和乔布斯初期的创意和机遇都直接来自这个俱乐部。沃兹在这次聚会上看到一个微处理器的规格表,那天晚上回到家里,沃兹就开始设计后来成为Apple I计算机草图,尝试把键盘、屏幕、计算机整合在一套个人装置中。沃兹在此基础上又设计出了升级版Apple II电脑,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个人电脑,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100个发明之一。这款电脑一出来就风靡世界,是苹果公司赖以建立的经济支柱,沃兹和乔布斯还被里根政府授予“总统发明奖”


  这个家庭计算机俱乐部对乔布斯和沃兹的创业生涯至为关键,他们的创造欲望、设计灵感、第一个买主都是在这个俱乐部得到的。迄今为止,尚无听说过华人有这样的自发性的社会组织。


  有什么样的群众爱好,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大师。


 

著名的高速粒子加速器实验室对民众开放

 


  让大众走进科学是美国科研机构的重大使命之一。


  乔布斯这位发明天才就是得益于美国科学界的这一传统,使得他很小就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精致的科技产品,养成了对电子发明的好奇心。美国重大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有向大众开放的开放日。乔布斯童年的时候,他爸爸曾经带他到附近的森尼韦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中心去参观。这个中心的职责主要是分析U-2侦察机拍摄的苏联照片。就是在这里乔布斯第一次看到了电脑,让他兴奋不已。乔布斯并没有读过大学计算机学科,他对电子知识和好奇心大都来自于他周边的环境。在造就一个人才上,环境熏陶比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一点都不差。所以说教育是个全社会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关心一起努力。


  美国的重大科研机构大都有这样一个重大使命,让民众走近科学。斯坦福大学的高速粒子加速器(SLAC)实验室世界闻名,我上个世纪90年代在读书时期,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5个教授就有4个获得诺贝尔奖。去年我在美国访学期间,正值这个实验室一年一度的“大众科学普及日”,有一个科学家利用各种精美的图片向大众展示他们的研究原理和应用前景。他们确实“开放”,连我这个外国人都可以进去听。听众大都是来自附近社区的,既有小孩,也有老人。


  中国的民众对科学有一种本能的畏惧,这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密切相关,也与我国的科技管理者把科学弄得太神秘、太遥远不无关系。中国每年都有很多重大的科研项目,少则几十万经费,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还没听说哪个基金要求这些研究人员为大众解释自己研究价值,加之这些基金运作不透明,结果,很多科研项目只见投入,不见产出。

 

旅游景点大多设益智项目

 


  从学校到社会,美国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一种理念:“让科技发明娱乐化。”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让民众从娱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启发创造发明的意识和灵感;二是把高深的科学技术变成轻松好玩的东西,让大众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美国从政者都是啥学历
  • 难解史上犹太人:为何走到哪里都成不受欢迎的人
  • 胡适在美国的最后十年住破烂小公寓
  • 民国时美国大片风行广州
  • 二战美国最倒霉潜艇被自己发出鱼雷射中
  • 美国为何要退还庚子赔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