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真有免费的午餐(2)

时间:2014-07-30 08: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陈儒斌 点击: 载入中...


  客人们吃完饭就会离开,我们这些义工还要负责清洁现场,收拾桌椅,将球场恢复原样,才算是完成这次义工的工作。


  这一天,我们服务的客人大概超过200名,这还不算多的。


  我参与的第二个教堂免费午餐义工项目在曼哈顿切尔西。切尔西以艺术画廊闻名,旁边还有鲁宾艺术博物馆等机构。


  这是我参加过的免费午餐中规模最大的--服务对象超过1200人。这些有需要的市民,在午餐开始之前,提前到教堂门外排队,按照分派号码按顺序进入教堂,由义工带领落座。午餐的肉菜水果和面包饮料放在塑料托盘上,由义工送到每个客人面前,客人享用完午餐后自行离开,第二批义工接力搞清洁,将教堂恢复原样。


  这个教堂的送餐和清洁工作我都参加过。


  其中的清洁工作,是我参加过的30多次义工工作中最繁重的。由于有的客人没有将午餐吃完,有的甚至只吃了一半,剩下的食物就成了我们义工需要处理和运送出去的垃圾。1200多人的午餐残渣,分量之大超乎我的想象。幸好义工人数比较多,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我参与的第三个教堂免费午餐活动,地址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现代艺术博物馆旁边的第55街。我发现,除了“纽约关怀”的义工之外,还有教堂本身的义工,其中还有两个家庭拖家带口都来了。我们一起准备好午餐,然后再由我们几名义工分头按照地址送到20条街范围内的对象家里。和我一组的美国青年布先生不愿意坐车,结果我们两人一起徒步横跨近20条街,才将午餐分别送到我们的客人手上。


 

 

老人中心的免费三餐,外加免费课程、活动、接送

 


  2011年11月,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杨建元、黄亚村创办的金鹰成人日间护理中心(老人中心),进驻纽约华人聚居的法拉盛,这是纽约华人社区第一批成人日间护理中心。以往这个行业基本上是犹太人垄断经营。而杨建元、黄亚村夫妇拥有纽约州养老院行业中唯一一张华裔经营的养老院执照。他们位于哈德逊河谷的养老院,里面住着的基本上是美国人,没有华裔,这也是他们要将养老事业带回华人社区的主要原因。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小小的法拉盛地区已经拥有大约20家类似的老人中心,这种为低收入或者身体条件不好的耆老提供福利的机构,是联邦政府在削减老人经费条件下的产物,其目的是节省耆老们家庭护理的费用。家庭护理是一个护理员服务一个耆老,成人日间护理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为耆老们提供免费三餐、各种免费课程和活动。


  我经常参观法拉盛地区的成人日间护理中心,最大规模的一家拥有350名会员,小规模的也有五六十名会员。免费三餐和免费活动是这些中心的最大特点,而且,基本上还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多数中心的餐饮,由华人餐馆提供。也有一家中心,拥有自己聘请的营养师和厨师。伙食的好坏,也是耆老们评判中心好坏的指标之一。


  通过纽约关怀义工机构,我也在曼哈顿参与了多家老人中心的午餐服务,这些午餐按照会员一人一票提供,也提供给少数非会员的有需要民众。


  令我颇感意外的是,在我认为最富有的曼哈顿上东区,这种提供免费午餐福利的老人中心竟也不少。我经常去上东区70街和90街的两家老人中心当义工,在两处都见到了好几名华裔耆老,有的已经是来美数十载的老华人。尽管有些华人对美国人的伙食不是很习惯,但由于是社会福利,他们也乐于接受。


 

 

“无底线”慈善午餐,吃完还可以“打包”

 


  除了政府、教堂之外,还有一些非政府非宗教的慈善机构,也对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免费午餐。


  同样是通过“纽约关怀”,我参加了曼哈顿下东区一个名为“大学社区社会服务”的免费午餐活动。该机构成立于1982年,由两名大学教师发起,每个周六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免费早餐和免费午餐,三十多年从未间断。


  这是我参与过的免费午餐项目中最没有附加条件的彻底慈善。


  该项目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工,提供工作人员自己也乐意享用的午餐,所以第一个程序就是我们义工自己享用这些即将派送的午餐。义工负责人强调,该项目自成立以来,从没间断过,就算是“9·11”发生的那个周末,这个项目的免费早餐和免费午餐也照样提供。


  机构对义工的要求是:我们自己去餐馆用餐,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服务,就请您将这样的服务提供给我们的客人。


  但该机构对客人却没有任何要求,凡是经过这个门口,希望吃一顿免费午餐的人,都可以前来享用。真正来者不拒。


  每一个客人可以领取一份食物,但有的饭量大的客人,吃完之后再次排队,也可以领取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免费午餐。


  客人用餐完毕,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来排队,带一份回家享用。


  这天的义工负责人说,我们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每次都预备了足够的食物,任由客人取用。


  参加义工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前来用餐的客人。各种肤色都有,此地距离纽约华埠不远,客人中也包括华裔。从年龄方面来说,自然是耆老比较多。


  客人多数是单独前来,也有拖家带口的。多数客人衣冠整齐,也有个别客人身上散发出一股浓烈气味,估计是街头流浪汉。但我们提供服务的时候,根据工作要求,对待客人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


 

 

免费午餐,体现政府福利和民间慈善精神

 


  根据笔者的初步观察,美国的免费午餐(以及免费早餐、晚餐)主要来源于政府机构及民间慈善机构、宗教机构,免费午餐的受益者除了特定年龄的学生和耆老,还有其他有需要人群。


  免费午餐的贡献者,除了捐款人,还有大批的义工无偿地积极参与,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爱心。“纽约关怀”可能是纽约最大的义工组织之一,目前拥有的义工数量将近6万。免费午餐之类的活动,是深受义工们欢迎的项目,这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工作类别,但常常是工作岗位供不应求。


  在美国,参与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着名调查公司盖洛普网站2013年12月的报告显示,该年美国人参加过慈善捐款的人数比例为83%,参加义工的人数比例为


  尽管美国遭遇的经济危机尚未过去,但美国政府和民间的慈善行动,一直从未间断。这体现了对社会个体的关怀,和一种长存的慈善精神。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纽约的跳蚤市场
  • 纽约城那些惊心动魄的飓风
  • 纽约小学生学习的花费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