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古人最看重、最喜欢的牲畜之一,其所形成的马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带“马”字的词汇和说法相当丰富,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走马观花、心猿意马……因篇幅所限,这里仅以四个影响较广的成语为例,与读者一道探讨一下中国传统的马文化。
白马非马:先秦时期这个说法确有依据
古代最着名的诡辩经典“白马非马”,很多人耳熟能详。此说出自战国时着名哲学家公孙龙之口,详见《公孙龙子·白马论》曰:“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当年公孙龙牵白马过关,按照惯例,人可以过关,但是马不行。公孙龙对关吏抛出了这套“白马非马”论,把明明知白马也是马的关吏都说糊涂了,遂顺利过关。
当时孔子的六世孙孔穿颇不服气,为此专门找上门与公孙龙辩论,结果均被公孙龙驳倒。其实,另一大学问家墨翟早有定论,其在《墨子·小取》中说过这么一番话:“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言下之意是,不论是骑白马,还是骑骊马,都是骑马,本质上不会改变。
在现代人看来,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显然是错误的。公孙龙的辩术,在现代逻辑学上叫“偷换概念”,在当时之所以能驳倒名儒、说服关吏,是因为当时流行着一种特殊的马文化。
时人对马有严格的区分,依据马的大小、高矮、公母、毛色,各有不同的叫法:“公马”、 “白马”、 “小马”.以马的年龄来说,1至8岁的马也有不同的称呼。据《说文解字》:“马,马一岁也。”这里的意思很清楚,时人嘴里说的“马”,特指一岁大的马。而两岁的马就不叫马,而称为“驹”,三岁的马叫,四岁的马叫,等等。
如果按体量来定义,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的马,叫“驹”;六尺叫“马”,与两岁大的马叫法一样,也有的称为“骄”、;七尺以上的马,则叫……
如果按雌雄来分,又有另一套叫法。公马称为“驵”、“”“”、“骘”、“”、“”、“”等等;被去势的马也有专称,叫“骟”.
从上述可以知道,马在先秦时代的身份是非同一般的,相当有讲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之所以成立,就是因有这种特殊、复杂的马文化,作为其诡辩的理论支撑,否则他再能辩也不可能忽悠成功。
风马不接:反映古代马牛生育的崇拜风俗
在先秦时期,还有一个与“白马非马”论一样出名的说法,叫“风马不接”.这个成语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简称,喻义是两种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关系。
在生肖文化中,“马”和“牛”是一对冤家,“风马牛不相及”一说也是这种对立现象的反映。其语出《左传·僖公四年》,这年春天,齐桓公攻打楚国,楚王遂派使臣找齐国大夫管仲,当时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用今天的话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们齐国人生活在北方,我们楚国人住在南方,中间相隔遥远,与你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你为什么要来攻打我们?管仲被这么一问无法解释,两国遂结盟和好。此后,“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风马不接”等,便成了人们的口头语。
“风马牛不相及”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后汉贾逵注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其意思是:牛和马是不同的动物,到了发情期时牝牡相诱,交配繁殖。但如果是公马和母牛或母马和公牛,则不可能发生相互引诱、互相交配的事情,喻义是北方齐国跑来打南方的楚国毫无道理。
楚国人在严肃的讲和中,使用“风马牛不相及”这种“粗俗”的语言作为外交辞令,在今天看来是相当不适合的,但由于先秦时期对马、牛等动物有一种生育崇拜情绪,人们并不认为动物发情相诱的现象低俗。如在古岩画中,曾发现了不少马蹄印类的符号,原来蹄印代表生殖器,是一种生育崇拜现象。在旧时的内蒙古,有的地方牧民在牲畜繁殖不盛或是发生瘟疫死亡时,便会到山上找一处吉利的地方,凿刻牲畜的蹄印,以祈求兴旺,增产丰收。
在古代,马本身就是一种性象征。《易经》中的“乾卦”代表天,为老马;马代表阳,象征男人,所以卦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秦时期还有“春祭马祖”之俗,这里的“祖”即“且”,是男根的象征。而称公马为“驵”,也是这个原因。
龙马精神:华夏民族崇尚的正能量词汇之一
马年,“龙马精神”似乎是最具正能量、最活跃的一个词汇。龙马精神之所以为华夏民族所崇尚,是缘于它代表一种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但是,龙就是龙,马就是马,“龙马”怎么弄到了一块?原来,在古人眼里,马就是一种龙。
在古籍《山海经》中曾提到过一种“马身龙首”的神兽。《中次九经》里称,“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这种“马身龙首”的神兽,就是“龙马”.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但龙图腾的原型说法很多。《骐骥驰骋》一书中认为,在远古时代有众多的部落,各部落分别以鹿、蛇、骆驼、蜃、鱼、鹰、虎、牛、猪、狗、鳄、蜥蜴、穿山甲等动物作为各自的图腾,后来各个部落统一起来,于是便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图腾--龙。
龙马是相当了不起的神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就是“龙马”的贡献。《尚书·顾命》中有“河图在东序”一说,所谓“河图”就是八卦,西汉经学家、孔子后人孔安国就此条作传称:“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龙马”到底是龙,还是马?在《礼记·礼运》“河出马图”条中孔安国特注疏说明:“龙而形象马,故云马图,是龙马负图而出。”可见,龙马是一种外形像马的龙。
正是存在这种“龙马”说法,古人索性将形体高大、出类拔萃的马称为“龙”.《周礼·夏官》中记载:“马八尺以上为龙。”所以古人有一种观点叫“在天莫如龙,在地莫如马”,将马与龙摆在同一地位,区别只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而至今流行的“是马三分龙”的民谚,也是受到了“龙马”观念的影响。
(责任编辑:陈冬梅)